劇情簡介
1988年深秋,趙紅(斯琴高娃飾)從大陸移居美國,同美籍華人湯姆士結婚。 她初到異地不太懂英文,又不熟悉美國的生活方式,但渴望開拓新的生活。她想將母親接到美國共同生活,卻得不到湯姆士的理解。從台灣移居美國已10多年的黃雄屏(張艾嘉飾),醉心於舞台藝術,她頂著美國排斥華人的壓力,一心想躋身美國舞台。李鳳嬌(張曼玉飾)從香港移民到紐約,她在當地開設一家食品店,還通曉股票與房地產生意,卻在美國仍感到孤單。三人在一場婚禮中結識並很快成為知己,一方面她們認為要團結一致面對外國人,但當她們聚在一起時卻又容易相互排斥。一天傍晚,她們相約到大廈天台上醉酒發泄內心的痛楚,形成一種相互依存卻又矛盾重重的局面。
演職員表
演員表
角色 | 演員 | 備註 |
張艾嘉 | 黃雄屏 | 簡介 台灣移民 |
張曼玉 | 李鳳嬌 | 簡介 香港移民 |
斯琴高娃 | 趙紅 | 簡介 大陸移民 |
顧美華 | Stella | |
柯一正 | Shoe Man | |
Luke Valerio | David | |
Vincent J. Mazella | Bartender | |
Charlie Sara | John |
職員表
監製 | 方平 |
導演 | 關錦鵬 |
副導演(助理) | 馬斯晨、周惠坤、Joe Derrig |
編劇 | 鍾阿城、邱戴安平 |
攝影 | 黃仲標 |
剪輯 | 王獻篪、鄒長根 |
道具 | Robert Coveiman |
美術設計 | 朴若木 |
燈光 | 林榮 |
錄音 | 嘉禾錄音室 |
劇務 | Eddy Colyne |
布景師 | Donne Hooper |
(以上資料來源)
角色介紹
| |
| |
| |
| |
| |
|
(以上資料來源)
獲獎紀錄
年份 | 獎項名稱 | 具體獎項 | 獲獎者 | 結果 |
1989 | 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| 最佳影片 | 《人在紐約》 | 獲獎 |
最佳女主角 | 張曼玉 | |||
最佳剪輯 | 王獻篪/鄒長根 | |||
最佳攝影 | 黃仲標 | |||
最佳錄音 | 楊偉強 | |||
最佳電影原創音樂 | 張弘毅 | |||
最佳原創劇本 | 邱戴安平 | |||
最佳服裝設計 | 朴若木 | |||
最佳女主角 | 張艾嘉 | 提名 | ||
最佳導演 | 關錦鵬 | |||
最佳藝術設計 | 朴若木 |
(以上資料來源)
發行信息
公映日期 | 公映地點 | 票房情況 |
1989年11月18日 | 台灣地區 | NT$8,622,550.00 |
1990年3月1日 | 香港地區 | HK$3,957,122.00 |
影片評價
電影《人在紐約》以寫實的風格,生動深刻地描繪出在社會變遷的背景下,三位來自不同地域的中國女性,如何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。影片敘述平和舒緩、真實有力,可謂二十世紀八、九十年代之交反映女性思想意識和生活變化的佳作。電影創作陣容強大,三位演技派女演員表演真實細膩,尤其在紐約街頭醉酒狂歌的片段顯得格外動人。(《宜賓學院學報》影評)
關錦鵬用細膩、詩意、充滿感情的筆觸描繪出專屬於女人的影像世界。電影《人在紐約》選取了不同生活背景、不同社會立場的女性,凸顯出各自角色的個性和情感變化。三人的遭遇、抗爭和自省,從不同方面反映著新時代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獨立自尊和積極向上,體現出女性自身的社會價值,是一部引導人們深入思考的女性主題影片。(《電影評介》影評)